第27届世客会

地址:开封市金明区晋安路
58号市政府1号楼4楼东侧
电话:0371-23934819 
传真:0371-23965709  
邮箱:faokf@yahoo.com.cn
邮编:475004


第27届世客会 当前位置 :
万里寻踪客家路特别报道:四堡书籍 独占江南
来源: 作者: 发表时间: 2013-05-27 *   浏览: 次

中原人从风雨桥通过,迁徙而来,更是带来了中原优秀的文化。连城四堡的雕版印刷,宛如客家文化中一颗不可再生的“中华文化明珠”,是中原文化南迁的桥梁。

连城四堡,位于闽西连城、长汀、清流、宁化四县交界处,是一个偏僻的山区小镇。然而,这里曾以其兴盛的雕版印刷业而赫赫有名,成为明清时期全国四大雕版印刷基地之一。如今,连城四堡依然保存着数十幢古书坊、数以千计的古雕版、印刷工具、古书籍,是目前世界上仅存的雕版印刷基地。

5月23日,汴梁晚报特别报道组一行抵达连城四堡,参观了保存较完整的天宝堂、务本堂、翰宝楼雕版印刷书坊和四堡雕版印刷展览馆。在这里,我们触摸历史,寻找中国四大发明之一——印刷术的脉络。

据《连城风物志》记载:“清初,四堡从事印书业的男女老少不下一千二百人,约占总人口数的60%。”世代相传的大书坊至少有100家,而充作书坊的房屋不下300间。四堡雕版印刷“萌芽于宋,发展于明,鼎盛于清”,最盛时出版物“行销全国,垄断江南,远播海外”。

负责管理天宝堂、务本堂、翰宝楼的村民谢仁鑫向记者介绍道,四堡雕版印刷起源于南宋,发展于明朝,鼎盛于清朝。当时的印书坊基本上属家庭作坊,所印书目,种类繁多,已查证的有9大类522种,主要为启蒙书、经史子集、医学书、小说、诗词、应用书籍等9类,明末清初的印书业几乎为四堡垄断。雕版印刷书籍远销13个省150个县市,为中华文化的传播与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

展览馆内一块块雕版、一本本古籍、一件件印刷工具、一道道印刷流程展示在眼前,无一不述说当年的辉煌,我们仿佛又看见当年印刷繁忙、书商络绎的繁荣景象。

谢仁鑫说,四堡书坊是典型的“三合一”,融起居生活、印刷作坊、仓库为一体,多为四合院形式。中轴线上有前、中、后三厅,前有池塘、晒谷坪、门楼,两侧各有一至三排横屋,四周有围屋或围墙。这样的建筑格局既便于聚族而居,又适作家庭手工作业。

参观古书坊,仿佛回到古镇的从前,回到雕版印刷制作的时代。装墨水用的墨石槽,边角磨损的雕版,以及贩运用的书箱工具都一一展现在我们面前,依稀可以想象当年的繁忙和兴旺。

在四堡乡现存的古雕版书籍,封面处都印有“本斋藏版,翻刻必究”。这是版权所有的一种象征,在明末清初,四堡人已经有了版权保护意识。

在展厅内,我们看到流传于世的雕版印刷书籍,书页虽然年久,但有些保存完好,字迹依然清晰。令人们惊讶的是,当时就已有了原始的版权保护意识。据介绍,随着四堡印刷出版业的繁荣,集市上当时也出现鱼龙混杂的各种出版物,“盗版”书籍也不少,打击了一些大书坊的市场。为了保护自己的权益,每年正月初一,各书坊都把一年来各自新刻书籍的封面张贴出来公之于众,其他书坊不得开刻同类书版,只能租印,而且租印时需采用原书坊的堂号、封面、颜色、装订形式等,不得另有标记,有的书籍还刻有“本斋藏版,翻刻必究”字样,这说明,乾隆、嘉庆时期四堡印刷已有原始的版权保护意识。

如今在四堡乡,当年星罗密布的书坊迄今尚存数十处。书坊结构为木质结构的瓦房,虽然经过200多年风吹雨打,但门楼矗立、飞檐翘角、雕梁画栋。走在幽幽古巷中,仿佛能听到四堡先祖“咔嚓咔嚓”雕版的声音。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所有 © 365备用网站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摘编,违者必究!   豫ICP备10022899号 技术支持:铁哥们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