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届世客会

地址:开封市金明区晋安路
58号市政府1号楼4楼东侧
电话:0371-23934819 
传真:0371-23965709  
邮箱:faokf@yahoo.com.cn
邮编:475004


第27届世客会 当前位置 :
万种风情是客都 文物由来第一流
来源: 作者: 发表时间: 2013-06-13 *   浏览: 次

这是一座看似极为普通的桥,静静地横在江上,水泥的桥面,拱形的护栏。

但就是这座桥,不知多少次走进海外客家游子的梦中。桥下的一脉江水,不知洒落过多少客家人思乡的泪水。

这座桥叫梅江桥,桥下流淌的是梅江水。

6月4日,静静站在梅江桥畔,一缕悠闲,柔柔地爬上万里寻踪客家路汴梁晚报特别报道组成员的心头,如美酒般温润醇厚……

任这弯江水静静淌着的小城,就叫梅州。这座古老的小城中,生活着从中原移来的客家人。这些客家人,以他们特有的、悠然自得的神情生活在这座小城中。这座小城,静静地等着漂流四海的客家人探访寻踪。

梅州,这就是世界客都梅州。许多人第一次来到梅州,来到这个温馨的小城,都会沉浸在这美丽的画卷中,都会打心底爱上梅州。

早在汴梁晚报“千万里我追寻着你·从开封到封开”世界客属第27届恳亲大会“万里寻踪客家路”大型系列采访报道活动启动之初,我们就期待着与梅州有一场情感的碰撞与交流。

5月6日,汴梁晚报开启了横贯6省、行程万里的大型文化主题报道之旅。万里寻踪客家路汴梁晚报特别报道组循着客家先民迁徙的足迹,进入现在的客家聚居地,在中华文化的大背景中探寻客家文化精神,推出了一系列客家主题文化报道,努力书写一部客家人万里迁徙的心灵史。

在近一个月里,万里寻踪客家路汴梁晚报特别报道组走过淮阳、南京、扬州、南昌、赣州、三明、龙岩、揭阳等地。6月4日晚,我们来到了客都梅州。

梅州位于广东省东北部,地处闽、粤、赣三省交界处。在当地500多万人口中,98%以上都是纯客家人。梅州还是全国重点侨乡之一,海外侨胞广泛分布于世界五大洲7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330多万人。作为客家人最为重要的聚居地之一,梅州有“世界客都”的美誉。

客家母亲河汀江,自宁化赖家山发源,出龙门,过水口,下回龙,一路回环曲折,在闽西长汀、武平、上杭、永定几个客家县境内闯过“三百滩头”,进入广东地界不久,便在大埔的三河坝与梅江、梅潭河汇合,变身为韩江然后东流入海。顺汀江而下自闽入粤的客家人,在三河坝雍容而舒缓的水波间休整,一部分再度顺流而下,直抵潮州出海口,成为客家山地文化最早拥抱海洋文化的先驱;大多数则溯流而上,在梅江的上游、在梅潭河的上游、在粤东广袤的土地上拓开一派洪荒,打造出客都梅州最初的辉煌。

“群雄争中土,黎庶走南疆。”推开厚重的历史之门,人们看到的是一条无数客家人为了远离战乱而踏上的南迁之路。公元310年,以匈奴攻破洛阳为始端的“永嘉之乱”加之随后的“五胡乱华”,中原大地一片刀光剑影。胡骑过处,城池被毁,生灵涂炭。这些历经九死一生的客家先民来到了江淮流域,走进了赣江流域,还有一些家族越过武夷山脉,辗转进入闽地。由于平坦地区已有人居住,客家先民只好迁于山区或丘陵地带。在新的土地上,他们以“客”自居以示不忘故土,白手起家,繁衍生息。接下来的数百年间,黄巢起义、靖康之难、辽金南扰,在一次又一次改朝换代的兵荒马乱中,迫使中原百姓一次又一次远离故土,一路南逃。无数南迁的客家先祖千里迢迢来到闽西,到了南宋末年,迁入的姓氏超过63个,人口也增加到11万之多。激增的人口远远超过了这片土地的承载量,于是客家人开始了第四次、第五次大迁徙,他们向着陌生的闽南、粤东、广西、云南、四川走去,甚至连大海也不能阻隔客家人的脚步。南宋末年,崖山兵败。当时幸存下来追随文天祥的客家人,不愿屈从元朝的统治,乘船漂泊到婆罗洲(今印度尼西亚西加里曼丹岛)定居,开垦荒地,创家立业,之后又再次漂洋过海,向台湾、南洋等更遥远的地方迁徙。

回望这段历史我们不难发现,客家先民的迁徙自北而南,先是赣南,继而闽西,在以宁化石壁为中心的闽、赣交界处的一大片区域中形成客家民系,然后再繁衍迁播至粤东。在今日称作客家大本营的闽、粤、赣边地带三个著名的州府中,梅州的发展无疑迟于赣州和汀州。可梅州的名气却远远超过赣州、汀州,这是为什么?

6月5日上午,带着这个疑问,万里寻踪客家路汴梁晚报特别报道组赶到梅州市区的中国客家博物馆一探究竟。

在“客从何来”展馆,记者了解到,早在700多年前,梅州的客家人便有了出洋谋生的记录,卓谋、江龙、罗宏、陈宏谋、罗芳伯等一大批梅州人都是早期客家人出洋开埠的代表。一批批梅州客家人勇闯天下,从梅江边走向世界各地。他们当中,功成名就的不胜枚举,张弼士、曾宪梓、田家炳、何侨生……一个个名字如雷贯耳。这些移居海外的梅州华侨,一方面与当地人民一道开发资源,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争取民族独立;另一方面,他们身居海外,心系祖国,情牵故土,积极支持祖国的革命和建设。他们正是秉承了勤奋、俭朴、勇敢的客家精神,才能在背井离乡、历尽艰难险阻之后站稳脚跟并生存和发展起来。他们迁徙而来,漂泊而去,驾舟闯海,开疆辟地,身上体现出的正是客家人那种特立独行的气概,血缘一脉,薪火相传,时时地地都凝结了这个汉民系恪守的人文传统与理想憧憬。虽然遍布世界各地,但这些在海外的客家人眷恋故土、不忘根本,正是他们的这份坚守,才使得梅州作为“世界客都”的地位得到更普遍的认同。

“月光光,秀才娘,骑白马,过莲塘,莲塘背,种韭菜……”,在“客从何来”展馆的另一侧,视频当中正播放着孩子们用客家话朗诵的歌谣,虽不大能听懂内容但感觉却极为动听。梅州日报社委办主任李莹颇为骄傲地介绍说:“客家话是唐宋中原古汉语的‘活化石’。绝大多数唐诗宋词用客家话朗诵要比普通话还朗朗上口。而且,全世界客家人都公认梅县客家话口音最为纯正。现在,客家话成了梅州维系世界客家人的重要‘情感纽带’,不少阔别故土多年的海外客家人都以‘乡音未改’为荣, 就连中央广播电台都采用我们梅州的客家话每天对外广播。这足以证明梅州在客家人心目当中的地位!”

在“人文秀区”展馆,一组私塾先生正在教授学生读书的铜像格外生动。“梅州客家人崇文重教可是出了名的。”李莹说,梅州的客家先民从中原“衣冠南迁”,大都出身于“书香门第”,读书为上品的思想较为强烈,读书风气极盛。史书上就曾记载,“梅人无植产特以为生者读书一事耳”。的确,回眸千年历史,遥望百代前程,悠悠梅州创造出几多璀璨篇章:“人文为岭南冠”、“五科连解”、“一科五进士”、“父子四进士”、“三代三翰院”等。这里有被尊称为“客家先贤第一人”的程旼,与韩愈、张九龄等同列为广东古代八贤之一;有被清朝嘉庆皇帝封为“广东第一才子”的宋湘,其风异于李白“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气势,诗意清新脱俗,笔法磊落潇洒;有“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第一人”黄遵宪,被中国史学界公认的晚清“诗界革命的一面旗帜”;有“少怀壮志”“百战归来”的共和国第一代元帅叶剑英;还有亚洲球王李惠堂、一代国画大师林风眠、松沪保卫战杰出的抗战英雄谢晋元……从清末至今,梅州共孕育出了545位将军、25位两院院士、227位梅州籍大学校长,可谓人文渊薮,群贤辈出,魁星长耀,俊彩星驰。难怪郭沫若曾经盛赞梅州:“文物由来第一流。”

除此之外,在中国客家博物馆,记者还了解到梅州还有存量大、种类多、结合了南北客家民居特点、被誉为中国五大传统民居之一的客家围龙屋;还有首批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客家山歌和美丽、热情、贤淑的客家妹子;梅州还被中国餐饮协会评定为“中国客家菜之乡”,有让人回味无穷的客家美食;梅州还有原生态的自然风光,它与万种风情的客家文化水乳交融,构成了一幅幅朴实美丽的图画……

作为“世界客都”,梅州的名气绝非凭空而来,走出中国客家博物馆,我们豁然开朗……

迁徙路上 遮风避雨

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在梅州采访期间,凉亭是我们经常见到的建筑。

据梅县博物馆馆长朱迪光介绍,客家地区以山区为主,在客家人以前的生产生活中,不管是走亲访友、下地干活或是继续举家迁徙,通常都要走一段山路才能到达。因此,凉亭成了客家人跋涉途中最好的歇息地。建造凉亭在客家地区和修造桥一样,属于积德行善,荫庇后人的美举。故只要有人牵头造亭,就有许多人响应,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

看着山路边、公路旁、公园里、大桥边的座座凉亭,记者不禁感慨万千,这凉亭不正是以人为本、与人为善的客家精神的见证吗?千百年前,它们为奔波在迁徙途中的客家人遮风避雨;千百年后,它们依然为来来往往的后人提供荫庇。

寻踪故事

他乡遇粉丝

汴梁晚报刊发的“万里寻踪客家路”特别报道在我市受到广大读者的强烈关注不足为奇,但在千里之外的广东省揭阳市有一位友人也十分关注我们的报道。得知万里寻踪客家路汴梁晚报特别报道组第四组采访的首站定在了梅州,这位友人驱车近两个小时,专程从揭阳赶来与我们相见。这位友人就是林建波。

林建波在魔术界小有名气。他是台湾魔术师刘谦的师兄,他表演的近景魔术、大型魔术曾在中央电视台、上海卫视、联合国电视中文台多次播放。林建波并非客家人,但是他对客家人与客家文化有着极深的情感。“客家人吃苦耐劳、善良淳朴、热情好客,富有人格魅力。揭阳属于潮汕地区,我们当地有不少客家人。我的朋友很多也都是客家人。”林建波说,在与客家人的长期交往中,他对客家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经常上网浏览有关客家人的各种报道。

林建波说:“开封素有‘客家祖居地’之称。汴梁晚报策划的‘万里寻踪客家路’大型报道追寻客家人的迁徙足迹,探寻客家文化精神。这组报道生动深刻,特别吸引我。自从5月7日无意中在网上看到这组报道的启动消息后,近一个月我像一个超级‘粉丝’一样,有关‘万里寻踪客家路’的报道我每天上网必追、每篇都仔细阅读。揭阳离梅州不远,能与客家祖居地的媒体记者见上一面,我感到特别荣幸。”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所有 © 365备用网站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摘编,违者必究!   豫ICP备10022899号 技术支持:铁哥们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