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届世客会

地址:开封市金明区晋安路
58号市政府1号楼4楼东侧
电话:0371-23934819 
传真:0371-23965709  
邮箱:faokf@yahoo.com.cn
邮编:475004


第27届世客会 当前位置 :
万里寻踪客家路特别报道:客家胜景 英雄乌山
来源: 作者: 发表时间: 2013-06-06 *   浏览: 次

乌山远望

乌山之峰

当年羁押敌人的地方

纪念革命斗争石刻

纪念革命斗争石刻

乌山山脉迤逦于闽南诏安、云霄、平和三县的边界,自北向南绵延百里,是闽粤之间重要的山脉,与漳浦梁山、粤东凤凰山成三足鼎立之势。丛崖、奇石、幽谷、深洞、巨壑、客家土楼、温泉、雨林、湖泊、云雾构成乌山独特的自然景观。尤其是山坡上那5万亩梅林,梅开时节漫山遍野,蔚为壮观。乌山主峰位于诏安县红星乡进水西山岩。因其外表呈乌黑色,故名乌山,又因其在革命战争时期是中国南方一块红旗不倒的革命根据地,亦有“红色乌山”“英雄圣山”之称。

6月2日,万里寻踪客家路汴梁晚报特别报道组来到乌山脚下,瞻仰了这座英雄圣山的风采。

沿着弯弯曲曲的山路前行,丛岩险隘,幽洞深邃。走到半山腰时,路面变得坑洼崎岖难行,我们唯有弃车徒步上山。海拔1117米的乌山巍峨雄伟,挺拔隽秀。在层峦叠嶂、崇山峻岭、悬崖峭壁之间,到处都是乌黑色的花岗岩和流纹岩,遍地都是林立的兀石,既有人称“东南第一巨石”、可容纳2000人的龙床石,又有深不可测的石井,更有由巨石堆砌而成的天然石洞。一山一石一幅画,一步一景一重天。

山顶有一个名为桥头村的小村庄,村里目前有12户人家200多人,大多都是老人。村干部张文龙告诉记者,村里的年轻人大多都到厦门或者附近的城市打工去了,居住在这里的大部分是一些老人和小孩。见到有外人来,家家户户的人都出来迎接。尽管说着我们听不懂的客家话,但他们眼里流露出的真诚和热情深深感动了我们。

张文龙说,在乌山附近居住的大多都是客家人,北蔗、进水、公田、地凹、水晶坪等众多客家村落分散于乌山的主山脉,一代又一代的客家儿女在这里繁衍生息、发展壮大。现居住的客家人约有十万之众,乌山人家至今仍然保持着客家的民俗风情。乌山,堪称是闽南客家人的母亲山。

乌山是一座绿色的福山。乌山气候冬暖夏凉,四季宜人,蕴藏着丰富的水资源、矿产资源、“绿色”特产资源和高覆盖的绿色植被,漫山遍野的映山红和樱花,早春时节山下万亩梅园疏枝缀玉、梅香浮动,俨然一座天然绿色公园,深居山中犹如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有着“中国青梅之乡”美誉的乌山,每逢季节,文人墨客纷至沓来,观梅花、咏梅景、尝梅果、写梅诗、品梅酒、颂梅魂、吟梅韵、传梅情。

乌山是一座英雄的圣山。千百年来,乌山人民从未屈服于强权统治,这里一直不乏惊天动地的壮烈篇章。南宋末年,元军不断南侵,南宋大臣文天祥、张世杰相继率部南撤入闽,福建各地民众纷纷开展抗元斗争。义军首领陈吊眼曾率数万民众起义抗元,震撼东南半壁山河,至今在乌山还有一个山岭叫做陈吊岭。明末清初,乌山又成为反清复明、劫富济贫的“天地会”组织的活动场所。上世纪20年代后期,大革命失败以后,乌山又成为历史的焦点。1929年,在诏安县霞葛南坡村成立中共闽粤边工委;1931年4月,中共饶和埔诏县委机关迁居诏安县秀篆石下村;7月,中国工农红军饶和埔诏第三连在诏安县秀篆石下村成立;翌年6月,该村又成立饶和埔诏县苏维埃政府。之后,中国工农红军在乌山一带活动并建立革命根据地,先后为中共闽粤边区特委和闽南地委机关驻地。从土地革命开始,乌山是中国南方坚持20多年不倒的重要革命根据地之一。英雄的乌山养育了英雄的乌山儿女,乌山人民为了革命事业前赴后继,用鲜血和生命铺平革命的道路。截至1949年,牺牲革命群众900多人,遭国民党军队围剿而死难的无辜群众3100多人。乌山地区还为革命培养输送了一批好干部,新中国成立前参加军队与党政工作的乌山人民500多人。

乌山作为宋末元初民族义士陈吊眼农民起义的根据地、明末清初反清复明组织“天地会”的发祥地,尤其是作为中国工农红军和游击队开展革命活动的历史圣地、中共闽粤边区特委和闽南地委机关驻地,历史遗迹随处可见。“乌山妈妈”吴阿柔、闽南地委书记卢叨墓、游击队电台室、《前哨报》印刷所、雷公坡地雷战遗址、卢叨遗诗、闽南游击队员之家等革命遗址随处可见。从这一处处遗迹,我们不难看出客家人爱国爱乡、团结和睦、吃苦耐劳、开拓进取的精神和风采。

漳州是客家人的聚居地,而乌山客家则是漳州客家精神的典型代表之一。

客家文化 瑰丽灿烂

客家是汉民族的一支重要民系,客家人遍布全球各地,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一支重要力量。客家文化源远流长、瑰丽灿烂,是中华文化的宝贵财富和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史演绎的进程中,漳州客家人担当了重要的角色。如南宋末年,在南方高举抗元旗帜、以乌山为据点坚持武装斗争的义军首领陈吊眼。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漳州客家人更是勇于参加革命斗争,涌现出了一大批革命志士并在客家人聚居的平和、诏安等县燃起革命烈火,使之成为中央苏区县,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客家先民筚路蓝缕,历尽艰辛,定居在闽赣粤边区的崇山峻岭之中,后又辗转各地,甚至漂洋过海。如果没有客家文化的凝聚力和客家精神的感召力,没有客家群体意识的亲和力和客家人爱国爱乡的思想动力,就难以取得如今的辉煌成就,就难以为世界所认同。

我们在感慨客家人坚毅不屈、开拓进取、尊祖睦家、爱国爱乡精神的同时,也深深为他们所感动。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儿女和精神。我们相信也坚信,无论是哪个民族,无论你来自何方,只要我们拥有共同的信念和向上进取的精神并将之转化为行动,中华民族必然会因此而拥有生生不息的恒久力量,历史的篇章也会因此而格外绚烂。

寻踪故事

漳州客家县——独特地位的中央苏区县

6月2日,万里寻踪客家路汴梁晚报特别报道组来到漳州,在这里我们不仅领略了客家风景,更对客家文化、客家精神有了深入的了解。无论过去还是现在,客家人秉承着勇于开拓、不断进取的精神和强烈的民族意识和爱国心,勇于革命,精诚团结,在各个时期绽放出独特的风采,在历史上谱写着属于客家人的动人篇章。在漳州,漳州市客家文化研究联谊会的相关工作人员向我们介绍了漳州中央苏区县的独特地位。

福建客家地区是革命老区,20个中央苏区县绝大部分也是客家县。漳州的两个中央苏区县——平和、诏安,之所以成为中央苏区县,这与平和、诏安客家人的奋斗是分不开的。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为了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以朱积垒为首的中共平和县率领平和、大埔、饶平、永定的革命武装,打响了福建全省反对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成为福建工农自动夺取政权的先声。随后,以平和、永定、上杭、龙岩党组织及其工农武装为主体,建立了中共闽西特委,创建了闽西苏区,成为中央苏区的一部分。在中央苏区不断走向全盛后,平和、大埔、饶平、诏安等县的客家地区,积极开展武装斗争,创建了革命根据地,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客家地区出现了“分田分地真忙”的景象。由于饶和埔诏苏区地缘近、血缘亲、文缘深等独特关系,苏区人民一贯关系密切。这一带区域的居民大多是客家人,他们与闽西、赣南的客家人语言相通、风俗相近、习惯相同,他们连接在一起,共同为创建和巩固中央苏区作出了贡献。

《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两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指出,要加大对原中央苏区县、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的扶持力度,福建革命老区、少数民族等地区参照执行中部地区政策,福建原中央苏区县参照执行西部地区政策。这就是对中央苏区县独特地位的肯定。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所有 © 365备用网站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摘编,违者必究!   豫ICP备10022899号 技术支持:铁哥们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