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新闻

地址:开封市金明区晋安路
58号市政府1号楼4楼东侧
电话:0371-23934819 
传真:0371-23965709  
邮箱:faokf@yahoo.com.cn
邮编:475004


开封新闻 当前位置 :
北宋开封是海上丝路的起点
来源: 作者: 发表时间: 2016-11-16 *   浏览: 次





在热火朝天的“一带一路”规划中,人们普遍忽略了宋朝开封的地位,不能不说是缺陷和遗憾。实际上,北宋开封是海上丝路的一个重要起点。

作为古代中国与世界其他地区进行经济文化交流交往的海上通道,形成于2000多年前的海上丝绸之路,逐渐成就了世界性的贸易网络,是中华民族探索海洋、向海而兴的重要标志之一。

学界把海上丝路的发展分为5个历史阶段:形成期——秦汉,发展期——魏晋,繁盛期——隋唐,鼎盛期——宋元,由盛及衰期——明清。在宋朝300多年的历程中,西北、北部和东北边境地区时常遭受来自西夏、辽、金及蒙元的骚扰攻劫。边境地区此起彼伏的骚乱动荡阻断了陆上丝绸之路,丝织品的对外贸易逐渐由陆路转向海路。此时,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大幅提升以及指南针的航海运用,全面提高了宋代商船的远航能力,从技术层面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提供了保障。北宋的航海者通过对太阳、云气、闪电、海浪的观察预测风向,对航海过程中的方向进行把握。最值得大书特书的是宋人把指南针应用于航海,使航海者除观测天象之外,能更准确地辨识航向,“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指南针的应用使航海者对航向的掌控更加清晰明确,有助于海上长途贸易的发展。宋代造船技术在前代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如广州沿海地区就地取材打造出独具特色的藤舟。“深广沿海州军,难得铁钉桐油,造舟皆空板穿藤约束而成。于藤缝中,以海上所生茜草,干而室之,遇水则涨,舟为之不漏矣。其舟甚大,越大海商贩皆用之”。建造这类舟船不需铁钉、桐油,只用空板、藤条编造而成,再在藤条的缝隙中塞入海中的茜草,从而保证船体不会进水。藤舟很大,安全性也较高,可以保障商贩漂洋过海与外界进行贸易往来。宋代航海技术和造船业的进步有助于远航贸易的开展,为这一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

这一阶段,中国与世界60多个国家通过海上丝绸之路有着直接的商贸往来,海上丝绸之路逐渐取代古老的陆上丝绸之路,成为对外贸易的主要通道,达到古代中国海上丝路发展的鼎盛时期。

作为农业的主要组成部分,桑蚕业是丝织品原料的主要来源。我国古代的桑蚕业,长期以来一直位于北方地区,宋以后才转移到东南地区。北宋时期开封的桑蚕业也有一定的优势,为其成为宋代海上丝路的起点提供了原料支持。

宋真宗咸平四年(公元1001年)三月,开封一带发生倒春寒,罕见的降雪造成冻灾,致使“京师及近畿诸州雪损桑”,桑树损失严重。次月,皇帝向辅臣展示了取至开封四郊的桑叶和麦苗并感叹道:“观此足知岁事矣。”说明当时开封一带桑蚕业颇具规模,是夏季与麦子并列的主要农产品,关系着全年收成。具体如当时开封西郊的一位老农言:“蚕收百箔桑蔽野,麻麦极望无边疆。”可见是桑树遍布田野。欧阳修在开封也有诗写到:“四月田家麦穗稠,桑枝生椹鸟啁啾。”宋仁宗嘉祐年间,祥符县(今开封)开挖孟阳河,在一处3公里长的地段内,原种植有桑500余株。在东南的开封古城一带,梅尧臣看到:“岂复古阡陌,但问新桑麻。”又如尉氏朱家曲,也是“蔼蔼桑柘岸,喧喧鸡犬村”。从这些材料可知,当时开封桑树的种植面积辽阔,生长旺盛,为蚕提供了充足的桑叶,是丝织业的雄厚基础。

作为全国手工业中心,开封拥有最优秀的丝织工匠和设备。官营丝织业的高端代表是朝廷的绫锦院。宋太祖乾德四年(公元966年)平定后蜀后,四川地区200名织锦工人被带回开封,为绫锦院发展官营纺织业奠定了基础。绫锦院“掌织纴锦绣,以供乘舆及凡服饰之用”,专门从事最高档的锦、绫等华美丝织品的生产,供应皇帝等人使用。绫锦院汇集了全国各地的优秀织工,宋太宗时有兵匠多达1034人,宋真宗咸平年间有锦绮机400余张。宋神宗时,在王安石变法裁减冗官冗吏的行动中,朝廷“裁省绫锦院织匠”,确定以400人为编制定额。规模如此宏大,其产量相当可观,高素质的从业人员和细致的分工,保证着产品质量、花色品种,且不断创新。以绫而论,宣和年间曾织出新花样的绫,叫做“遍地桃”。文思院是个综合性的手工业机构,下设有绣作、裁缝作、丝鞋作、克丝作等部门。其中的克丝,是由织锦发展而来的传统丝织工艺品,采用“通经断纬”的织法,使花纹与素地、色与色之间呈现出一些小孔和断痕,“承空观之,如雕缕之象”,织成一件女装需要足足1年的功夫,足见其精妙绝伦。朝廷于宋徽宗崇宁三年(公元1104年)建立文绣院,从全国招收刺绣工300人,“掌纂绣以供乘舆服御及宾客祭祀之用”,强化了开封刺绣的地位。精美的丝织品离不开染色业。宋宫廷在开封开办的官营印染机构为染院,西内染院专掌染丝、帛、条、线、绳、革、纸、藤之类的物品,有工匠613人。所染不同质地的物品很多,分工很细;从工匠人数上看,规模相当大;东染色院是前者的后勤部门,“掌受染之物,以给染院之用”,有监兵17人。服装制造业方面,则有裁造院,“掌裁制衣服,以供邦国之用”,有工匠267人。当时,开封官营纺织印染服装业的工匠至少有2230余人,这是任何地方都无法比拟的。

最主要的还是看民间。《宋史·地理志》记载了各地土贡产品,其中明确记载开封府“贡方纹绫、方纹纱”。开封本地出产绫、纱等丝织品,并作为当地进贡宋廷的优秀土特产。由此可见,此类丝织物在宋代开封地区具有一定的生产基础和规模。开封府属县鄢陵(今许昌鄢陵)出产一种独特的绢,“幅甚狭而光密,蚕出独早,旧尝端午充贡”。当地养蚕在四月即可成茧,在五月初别的地方刚成茧时,就已经织成光滑细密的绢上贡朝廷了。在开封府的赋税中,每年上交绢46372匹、绸3851匹、丝绵170633两。绢的生产加工丰富了开封的丝织品种类,推动了当地丝织业进一步发展。

在开封府民间,刺绣等手工业也颇兴盛。在文绣院没有建立以前,朝廷许多需要刺绣的物品,都是出资委托开封家户妇女,或者寺院尼姑代为制作,显然是以民间一大批优秀的刺绣工人为依靠对象的。如大相国寺东门外有一绣巷,“皆师姑绣作居住”,可谓一个由尼姑组成的专业刺绣区。宋代丝织服装业很发达,花色品种甚为丰富。如宋钦宗时,“京师织帛及妇人首饰、衣服,皆备四时。如节物则春幡、灯球、竞渡、艾虎、云月之类,花则桃、杏、荷花、菊花、梅花皆并为一景,谓之‘一年景’”。新图案、新色调的时装面料层出不穷,满足着不同的审美人群。

开封民间的染色业兴旺发达,大相国寺前、水柜街等处都有大染坊。染色业的发展,主要体现在新的染色技术不断出现。最为新颖的是雕版印染技术,值得特别注意。宋徽宗的一道诏书中透露:“后苑作制造御前生活所翻样打造缬帛,盖自元丰初置,以为行军之号,又为卫士之衣,以辩其奸诈,遂禁止民间打造。日来多是使臣之家雇工开板,公然打造,更无法禁。仰开封府候指挥到,除降样制并自来民间打造二红相缬外,并行禁止……所有缬板许人陈首赴府送纳焚毁。”

这是宋代最早关于雕版印染的记载,也是目前发现的北宋唯一的一条记载,但说明京师官方和民间都广泛运用这一新工艺了,反映了京师的染色业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更有流动染色摊贩身怀绝技的记载:“王锡文在京师,见一人推小车,车上有瓮,其外为花门,立小榜曰‘诸般染铺’,架上挂杂色缯十数条,人窥其瓮,但贮浊汁斗许。或授以尺绢,曰:‘欲染青。’受而投之,少顷取出,则成青绢矣。又以尺纱欲染茜,亦投于中,及取出,成茜纱矣。他或黄、或赤、或黑、或白,以丹为碧,以紫为绛,从所求索,应之如响,而斗水未尝竭。视所染色,皆明洁精好,如练肆经日所为者,竟无人能测其何术。”

如此魔术般的技术和设备,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确实神奇。另外,还有一新的贡献。孟子曾“恶紫之夺朱也,盖朱与紫相乱久矣”。长期以来,紫色与朱红区分不大。宋仁宗末期,“京师染紫,变其色而加重,先染作青,徐以紫草加染,谓之油紫……自后只以重色为紫,色愈重人愈珍之,与朱大不相类”。开封的染匠先将匹帛染成青色,再染紫色,使之成为浓重的紫色,创造了新的色彩和染法,解决了朱紫难分的历史难题。又如宣和年间,“京师染色,有名太师青者”,就是一种色彩的创新。

开封有大宗丝织品交易吗?

这是本题目最关键的问题。事实是,当时开封是全国也是国际丝织品交易的中心。

开封作为宋代丝织品制作、销售中心,生产规模庞大、分工细密,出产的丝织品质量上乘、种类繁多,产量和贸易量非常巨大。例如,宋代开封东角楼附近的界身巷就是金银彩帛交易的中心。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记载:“南通一巷,谓之界身,并是金银彩帛交易之所,屋宇雄壮,门面广阔,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其贸易量之巨大,令人震惊。高档彩帛而不是普通的素绢,作为开封最大宗的商品,显然不是本地消费,而是全国的高档丝织品交易中心。宋真宗咸平年间,朝廷刚实行预买绢时,“浙绢至中都,每匹之直千二三百钱”。开封市场上的两浙(今浙江)绢,每匹1贯200文至1贯300文。宋神宗朝,朝廷在开封出卖渍污的浙绢,第一等浙绢每匹1贯200文至1贯400文,彩绢每匹1贯,说明外地绢也在开封交易。

开封是亚洲各国经济文化交流中心,可谓“八荒争凑,万国咸通”。我国古代一直实行与外国的贡赐贸易,即外国使团或商团来宋后,以朝贡名义献上本国特产,朝廷根据其价值回赐宋朝特产。在北宋,这一最大的国际贸易市场就在开封。其中丝织品是主要回赐物品。毫无疑问,他们是海上丝路的主力。零星的海外客商,在开封同样购买高档丝织品带回本国。如宋神宗时,日本僧人成寻在开封用39贯850文购买了15匹绢和10匹绸,以5贯400文购买紫纱3匹,用8贯400文购买105两重的锦。一个8人的前往五台山拜佛的日本小小佛教团队,在开封就购买了40余匹丝织品,其他可想而知。

丝绸之路起点是相对而言的,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重心。首先应该明白的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并非沿海地区和港口,那里只是航运的起点,并不是丝织品的产地、集散地。拥有良好水域环境的开封作为北宋的政治中心和交通中心,在政治、交通运输、自然条件等多个方面为丝织业的生产贸易提供了保障,以其独特的政治经济地位成为宋代海上丝路的起点。正是这一时期,海上丝路进入了鼎盛期。

“一带一路”战略,不能忽略开封!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所有 © 365备用网站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摘编,违者必究!   豫ICP备10022899号 技术支持:铁哥们网络